热搜: 最新快三开户
中新网崇左7月1日电 (黄华江 黄秋园)近日,位于中越边境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的广西农垦龙北农场公司五里桥早熟柑基地里一派繁忙,20多名工人正在用剪刀采摘特早熟柑。与此同时,新投入使用的山地果园轨道运输机在果园里来回搬运,助力柑果“甜蜜”增收。
位于龙州县的广西农垦龙北农场公司五里桥早熟柑基地。 农振华 摄
据了解,龙州特早熟柑——温州蜜柑是柑橘中最早熟的品种,素有“中国第一早柑”之称。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早熟柑比全国其他地域提前20多天成熟上市。其口感酸甜可口,气味清香,深受市场青睐。
采摘下来的特早熟柑。 黄星雄 摄
“基地这批特早熟柑果树种了三年,这是我们首次采摘试产。今天预计采收特早熟柑0.6万公斤。”广西农垦龙北农场公司农业生产技术管理办公室技术员黄振宇介绍,该基地早熟柑基地面积212.4亩,种植的早熟柑树龄为3年。此次为第一次采收,亩产达1500公斤以上。
柑果大丰收,“火车”来助力。为彻底解决果园采摘难、运输难、劳动力投入大的难点,龙北农场公司于今年5月引进适用于丘陵、山地、平地果园的机械式单轨山地运输机。农场用20天时间完成了4000米环山输送轨道的安装工程,该轨道可覆盖整个基地的各个角落,同时配备7辆轨道运输车。每辆轨道运输车运行速度约0.7至1.2米/秒,单次可运送200公斤的货物,且各种坡度的山坡均可上下自如,还能前进或倒退、转弯行驶,随时启停,彻底释放了运送环节的人力。
“有了这些‘小火车’,真正改变了人力肩挑上山下山的旧状,方便果园运输肥料和采收水果。我们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经济成本也降了下来。”广西农垦龙北农场公司农业生产技术管理办公室管理人员姚海鸥说,果园轨道运输机的投入使用,对现代农业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现在特早熟柑的市场价是每公斤5.6元,价格稳定。我们今天摘的果将运往广东等地销售。”广西农垦龙北农场公司营销中心管理人员农金芳说。
工人用山地果园轨道运输机搬运特早熟柑。 农振华 摄
据悉,今年来,龙州县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致力于做优质、安全、绿色的水果产业,坚持一边抓水果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一边运用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推广。目前全县早熟柑种植面积5500亩,产量预计1.5万吨,产值4800万元左右,有力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完)
【编者按】“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实施二十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明确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央视网《热解读》栏目特别策划“从‘千万工程’到‘和美乡村’”系列解读文章,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展现新时代中国多措并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实践。
|热解读|“小厕所”里蕴含“大民生”。
“农村改厕,这个事情是我一直关心的。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人啊,也知道农村上个厕所是真的不方便。”农村改厕,这件关系群众健康和生活文明的民生“小事”,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大事”。
时光回转到本世纪初。彼时的浙江,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不少乡村还有让人“去不得”“嗅不得”“蹲不下”的厕所,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群众的日常生活。
2003年6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主持下,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做起,将改厕作为环境整治的切入点之一,由点及面,重塑省域农村人居环境。
20年久久为功,浙江农村的厕所之变,已成为中国“厕所革命”的生动缩影。
“千万工程”实施之初,浙江按照每年2000个村、50万户左右的进度推进农村改厕;2018年起,浙江对全省5万座农村公厕进行改造提升;2020年,浙江启动农村公厕服务大提升行动——浙江的农村公厕逐步迈向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目前,浙江建有6.7万座农村公厕,平均每个行政村3座,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
左图: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村民张国利家考察。右图: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村民李应川家考察。
以厕所之“点”带乡村振兴之“面”,事关广大农民健康,事关农民群众根本福祉,事关美丽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念兹在兹,要在农村来一场“厕所革命”,让乡亲们用上卫生的厕所。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厕所革命”推广到广大农村地区。2017年1月,他在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村民徐海成家的院落里,为村里的规划提出明确要求:“改厕问题也要科学设计。”几个月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在这次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会议上,“厕所革命”上升至国家层面。
这些年,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经常问起当地农村厕所改造问题,详细询问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
在山西吕梁山区考察时,他来到刚刚乔迁新居的宋家沟新村村民张贵明家中挨屋察看,为张贵明家里生活条件改善、用上了冲水马桶感到由衷高兴。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他充分肯定“厕所革命”的重要意义和成果,提出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再次强调要在农村来一场“厕所革命”。
农村“厕所革命”绝非一时之功。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改厕需要摸清底数,分区分类科学施策,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习近平总书记盯紧了其中要害:“全国气候生态环境千差万别,经济生活水平也是千差万别,怎么能用一种改厕方法?一些地方浮皮潦草、浮光掠影,造成大量厕所存在严重问题,所以我多次作出批示。”
总书记所作的批示中,有两份间隔不久。一份告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最大危害,切勿死灰复燃。”一份嘱咐:“求好不求快,坚决反对劳民伤财、搞形式摆样子。”
习近平总书记抓得细,又抓得实。
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将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
2019年,八部门联合就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发布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农村改厕工作。
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公布,提出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些年,农村改厕成绩有目共睹。
在河北正定,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抓的“连茅圈”早已成为历史。2022年,全县改造提升农村厕所4.8万座,实现了应改尽改。
在完成“厕所革命”的江西井冈山神山村,村里每个家庭的卫生状况都变好了,村容村貌也更加干净整洁。
在吉林延边光东村,水冲式厕所成为家家户户的“标配”,村民感叹“厕所变了样,生活大不同”。
今日之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但要让“厕所革命”之光照亮每村每户,仍然任重道远。就像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编 辑丨蔡纯琳
视 觉丨张紫曦
校 对丨李珊珊 王卓婕 宋春燕 梁雅琴 娄郝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